周相卿教授、郭婧副教授和傅智文副教授参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法律人类学研究”专题会议暨第十届法律人类学高级论坛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20年年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法律人类学研究”专题会议暨第十届法律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20年11月21日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方式,线下会场设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史楼18会场。
专题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原副会长暨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法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吴大华研究员召集,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8个高校、科研院所及司法实务部门30余名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参加了专题会议。周相卿教授、郭婧副教授和傅智文副教授在线参加本此专题会议,并分别作主题发言。

会议分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银福成主持,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博士生徐斌作了题为“布依族习惯法的特征及在法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的发言;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杨家佳代周相卿教授作了题为“贵州织金县偏坡寨苗族习惯法田野调查与研究”的发言;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彭振作了题为“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实践及发展路径”的发言;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张玉娥博士作了题为“论‘三不两利’政策经验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贡献”的发言。
会议下半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郭婧副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振兴下消防制度在民族乡村的空间实践”的发言;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傅智文副教授作了题为“就业权保障视野下的脱贫长效机制研究”的发言;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陈蒙博士作了题为“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之道”的发言;云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尹训洋作了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治理的功能再生与制度建构——基于贵州省德江县新乡贤组织的调查”的发言;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包彦婷作了题为“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的发言。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晓光教授,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与历史学院党总支书记娜仁图雅教授分别评议。在评议人精彩点评后,徐晓光教授组织自由讨论并作总结。各学者间互动提问探讨,学术气氛热烈,达到了本专题会议的研讨目的。
在11月22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20年年会闭幕式上,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郭婧副教授的会议论文《乡村振兴下消防制度在民族乡村的空间实践》获选为本届年会专题会议的优秀论文。
文图:
校:杨 震
审:石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