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法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以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为例
张帆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当前,法学教育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尤其是对于法律本科学生的培养上,定位过于泛化,不同学校之间对于培养目标和方式上存在同质化的现象,导致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种竞争态势,如何让民族地区的法学院校或者法学专业能够展现出自身的特色,表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更好的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目前西南民族地区本科院校思考的重大问题。西南地区民族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于民族地区,以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为例,本地的学生了解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也熟悉其生活的习俗,能够在本地区扎根,长久稳定发展。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的本科教学改革为示例,研究目前改革的现状以及今后该如何进行完善。
关键词:民族地区;法学;教学改革;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7508(2018)01-0029-02
一、民族地区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含义本科教学改革简单点讲,也就是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的会议和文件精神,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目前本科教育的现状加以完善,将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进一步加以落实,对教育部门的职能能够有一个更完善的规范,创新目前本科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切实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层面和角度上来,对本科阶段教师的教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当代本科学生发展的计划。而民族地区的本科教学改革则是针对在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自身特色,制定适合于当地本科院校的教学、科研等计划,突出其民族地区特色的同时,又能保障本科教学的质量。本文作者从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实际出发,探析在西南民族院校的本科教学改革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亟需解决。
二、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的现状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是在1986年5月批准成立的原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虽然法学院的建设时间很早,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本科教育教学的深入剖析还不够。当然法学院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各项措施正在逐步的更新、跟进,但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依旧是摆在现阶段最主要的问题。法学院现有的法学本科专业,其中涵盖了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法学思维方法,熟练运用法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法律问题。法学院目前开设了 14门法学必修课程和 30 门选修课程。根据中央此次深化改革的具体方略,法学院也积极探索和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手段,对现有的院内法学制度进行整体改革,改变之前不适合或者不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改革,让民族地区的孩子能够更多地接受好的教育。
三、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本科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评价单一,未能全面客观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的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将学生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在一些高校中评教活动出现了学生的评价成了重点,而没有去仔细分析学生评教的客观性,没有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也不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在这其中也容易出现“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得分低,而盲目顺从学生、考试易通过的教师反而得分较高”的反常情况,这非常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同时这样的评教方式也非常不利于评价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前瞻性,对老师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于非“985”、“211”高校而言,生源情况的层次不齐,决定了不同学生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能力是有差距的,而此时则需要通过同行评价等其他方式对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学术水准进行综合的评估。
(二)评价指标单一,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性近些年来,高校的教育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高校的功能类型在不断变化,法学本科专业虽然在近些年数量上有所减少,但是之前绝大部分院校仍设有法学这一专业,但通过调查发现,高校中的评教指标很单一,不能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评价教学改革的好与坏。这也正在影响着刚刚升本的一般性地方高校,其评教指标差别业余原来的大学差别不大,这就不能够很好地体现不同专业课程的专业性质和授课要求,此外,不同性质的课程(如理论课、实验课,基础课、专业课等)评教指标也几乎没有差别,这样就难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性。
(三)课程评价偏重课内教学、理论类课程,而对课外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足,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本科教育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强化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类课程、实践类教学环节的比重,但是目前的高校教学效果评价却偏重课内教学、理论类课程,而对课外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足。以法学本科专业为例,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大量出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实践载体,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办网页或是使用智能手机以微博客、微信等方式开展专业的学习,当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更多新式的设备和工具应该应用到当前的课堂中来,但是,实际的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还需要在本科教学改革中查缺补漏,同时也使得授课教师在这些本应该是以强调新媒体实践的课程中将理论讲授作为重点,实践操作成为陪衬,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
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于法学教育的好坏,而能够评价法学教育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能否让同学们接受和认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在于法学教育的完善与否,法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发达的法学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法治国家建设。
四、如何更好地完善民族地区法学本科教学的改革
(一)提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提高质量能够促使良好教育的诞生,对教学质量严要求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管理的齐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能够在其中树立和培育好的学风和教风,规范老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的责任和职责,最大可能的调动广大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认真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调动起广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与此同时也要对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重要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相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从而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学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切实的促进和提高本科教学内容的提升,本科教学的任务才能够以最好、最优质的效果展现出来。通过创建一流的教学团队,认真仔细研究和揣摩教学改革细则,竭尽所能的开发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全方位的开展和实施起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
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虽然法学专业在近几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每年报考的人员却在逐步增加,这就说明我们需要改革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后都能找到比较称心的工作,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几种方式,合理设置相关的学科专业,跟随着国家的大政方针。要逐步的加大该专业的结构调整,优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结构。同时要加强与相关用人单位的联系与交流,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断地跟进和拓宽法学专业就业口径,倡导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理性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积极朝着国家紧缺人才的培养目标上靠拢,提高培养的力度和水平,为相关部门提供人才和物力支持。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采取多种灵活实际的措施加强对该专业的宏观管控。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制度和体系。针对当前经济文化等的快速发展,要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协同发展,加强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变革和教学方法完善等方面下手,将学生的能力建设和素质培养不断得到提升。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多采取启发式教学,不断优化课程的相关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紧跟时代潮流的课程设计体系和教学内容,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在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法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课程的深入分析,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如何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基础转化为能力是目前摆在其中的重要问题,这需要教师与主管部门协同配合起来,进一步统筹区域高等特色教育的发展,加强对其中的分类指导,进一步释放和激活本科教育的改革特色和水平,共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素质。
参考文献:
[1]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100-103.
[2] 宋彩萍,王江红.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75.
[3]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4.